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建部)及有关专家曾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提出成立独立的‘住房保障银行’,作为支持保障房建设的主力……财新记者获悉,住建部已在积极研究成立住房保障银行这一政策性金融机构。”
最新一期新世纪周刊报道了上述消息。上述报道还称,“知情人士透露,在制度缺失、回归政策性金融前景不明确的现实下,国开行希望通过‘住房保障银行’曲线回归政策性金融。”
新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关于“住房保障银行”的消息,可能并不令人意外。
早报记者注意到,其实组建新型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就被频频提到。
2013年11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
2013年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城镇化会议从五个方面规划了新型城镇化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其中再次提及“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
为何需要新设政策性金融机构?显见的是,按照国务院“十二五”规划,五年期间将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2013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五年1000万户棚户区改造计划,但是资金来源成为回避不去的问题。
国开行的算盘
值得一提的是,从最新的情况看,国开行似乎有意介入上述“住房保障银行”的设立,并借此完成向政策性银行的回归。
|